中草药里的白蒿和茵陈有啥不一样?这篇文章给你答案!
最近家里老人说想吃点新鲜的野菜,说是白蒿败火,我就想着去挖点儿。结果这一挖,我发现自己犯个嘀咕:这白蒿和茵陈长得也太像!要不是我仔细研究一番,差点就搞混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践过程,免得大家也跟我一样傻傻分不清楚。
第一步:上山开挖,发现问题
一大早,我就拿着小铲子和袋子上山。山上这两种蒿子还真不少,绿油油的一片。我低头就开始挖,心想这下可有口福。挖着挖着,我发现不对劲儿,这蒿子咋还不一样?有的叶子细长点,有的颜色浅点,这可把我难住,哪个是白蒿,哪个是茵陈?
第二步:网上查资料,初步解
没办法,我只能先都挖点回去,然后上网查资料。这一查才知道,原来白蒿和茵陈还真不是一回事儿!虽然都是菊科植物,能入药,长得也像,但还是有区别的。

网上说,白蒿是“大籽蒿”的整个草,能清热、凉血;茵陈,是“滨蒿”或者“茵陈蒿”的地上部分,能清热、利胆。我心想这功效听着都差不多,到底咋区分?
第三步:仔细对比,发现端倪
我把挖回来的两种蒿子都摆在桌子上,开始仔细对比。这下还真让我看出点门道来!
- 外形: 网上说茵陈整体偏灰白或者灰绿色,软绵绵的。白蒿,看着更“精神”点,没那么软塌塌。我对比一下,还真是!
- 我觉得可以闻气味,但是我没闻出来差别。
第四步:总结经验,避免再犯
经过这一番折腾,我总算是把白蒿和茵陈给分清楚。以后再去挖,我就不会再搞混。这回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,以后可得注意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两种蒿子虽然功效有点区别,但都能清热,对身体都有好处。下次要是再挖错,也不用太担心,换着吃呗!
好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记住,实践出真知,以后遇到不确定的东西,一定要多观察、多研究,才能避免像我一样闹笑话!

版权声明:本文图片、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咨询客服删除